最近幾天業界真心不好過。心情就像坐飛機一樣,忽上忽下,擔憂不已。
上幾天才剛剛收到游戲游藝行業的復業解封令,原本還在糾結要不要開門的時刻,突然收到一紙緊急暫停復業通知,再次打亂了復業進程。
(再次暫停營業通知)
撇開政策因素,單從行業本身來說,接到復業令后,要不要開門營業,是一個熱門話題,也是讓業者無比糾結的問題。
不開吧,好像是在“等死”,坐食山空、人員流失,度日如年;開吧,更像是“找死”,人氣尚未回歸,每天入不敷出,虧本經營。
開門與否,這真的是太痛苦的選擇。
1、要不要開門?
支持開門與支持不開門的業者,各有各的理由。
正方:停業兩個多月了,店租、工資、供應商的貨款等等各種壓力齊來,現金流幾近崩潰。再不開門,可能就要直接倒閉了。復業的話,多多少少能回收一點,起碼能將預售的部分放出去。
反方:相比繼續停業,一旦開業問題更多,租金、水電,以及員工的防疫保障、店面的消殺清潔等,即使開門營業,基本沒有人流,營收還沒成本高,是虧本生意。
雙方都確實很有自己的道理。
不著急,我們把眼光放遠,看看整個大環境復業情況如何,再做決定。
01
餐飲業:80%店家同比收入20%
餐飲業復業較早,但就目前情況來看,大部分的餐廳表示,非常不理想。
從已開業的餐飲業調查數據中,僅有千分之四的門店是基本不受影響,能夠恢復以往的營業額,超過八成的店家,收入只有以往的2成。
(餐飲企業目前經營難點)
(數據來源:《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連鎖餐飲行業的影響調研報告》)
盡管堂食基本已經全部開放,堂食依然少有人問津,大連鎖餐廳的客流量仍不足平日的4成??雌饋砗芑馃岬耐赓u業務,對餐廳成本來說,杯水車薪。
大部分餐飲品牌反映:一方面顧客消費信心不足,另一方面餐廳擔心人群聚集,上座率成了大問題。
曾設想的報復性消費遲遲未曾出現。
02
電影院:多地0購票
截止3月22日,全國復工影院數達到523家, 有票房收入的影院數不到50個。所以,樂園面臨的情況,其它經濟實體同樣在經歷著。
(影院0票房)
十余部經典影片緊急復播救市,包括《誤殺》《動物特工局》《戰狼2》《流浪地球》等,但所有復工影院中,90%影院票房暫為0,僅有不到10%有票房。
(貓眼專業版數據截圖)
原本,影院的聚客能力毋庸置疑,在提高留客時間的同時,具有很強的人流導向作用,且具備較強的抗風險能力。
然而,春節檔停業期的重創、初次復業后的實際票房甚不理想、再加上最新發布的暫停復工,需要撤檔、退票,影院要全面復蘇,看起來依然需要較長時間。
03
樂園:收入只有成本20%
根據調查,在再次停業前已經復業的樂園,營收業績普遍較差,甚至有開門三天主動關門的情況。
猜想中,成人場會比兒童樂園樂觀,因為相比之下,家長會更加注重小朋友的健康安全,若非十分確定安全的情況下,基本不會讓小朋友到密閉的空間玩耍。
但事實再次打臉。不管是成人場還是兒童樂園,業績都非常低下。
當下,樂園開門比不開門的成本支出更高。一開門,就要支付租金、水電、工資、禮品等各項雜七雜八的費用。
據不完全統計,很多樂園單日業績只有成本的20%,也就是說,每天都要倒貼8成的支出。豈止是入不敷出,這壓根就是虧本生意。
難怪關門三天就主動關停!
(星期八小鎮停業前)
現實殘酷并不管樂園的大小和實力。頂著“華南首家兒童成長式職業體驗中心”光環的星期八小鎮,營業9年,積累大批家庭及親子消費群體,也已經正式關門大吉。
所以,復業后是否立即開門,樂園須謹慎評估!
所謂的“報復性消費”,距離到來還有很漫長的時間。在等待經濟復蘇前的這段日子,仍然要做好充足的心理準備。
縱觀各行各業,都沒有奇跡,更不用說我們游戲游藝這個娛樂休閑的行業,并非工作生活必須,不要去心懷僥幸。
這是一場馬拉松比賽,誰能熬得住、誰能熬得久,誰才有資格進入下一輪PK。與其期待一個微渺的奇跡,不如用最小的支出消耗來換取時間,撐到重見光明的好時光。
2、開門,要怎么做?
如果樂園確定要開業,或者已經做好充分的準備來開業,那么,就要盡可能去控制風險和支出,增加客流量。
以下三點建議,供參考:
01
只開重點門店
如果有多家門店,可以只開其中的一類門店,如經濟發達區域,或者平日營收最好的幾家店。
從之前已經復業的樂園來看,包括大連鎖體系在內,大部分都是采用這種重點開門的方式,陸陸續續地一批批開門營業,而非一次性全部開放。
重點門店本身就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,無論是客流量、群體覆蓋率或者知名度等,都有很好的基礎,開門后,也更容易得到關注,更有可能賺取業績。
這樣做的好處顯而易見,能夠在穩中求勝,降低復業風險,同時控制工資等各項支出,穩扎穩打。
02
租金分成
日子不好過的其實并不只是業主,還有商場物業。
之前已經有不少的商場主動聯系影院、樂園這些強導流業態回歸,希望能夠盡快挽回人氣,驅除寒意,回收租金度過這次后疫情時代。
如此一來,樂園就有了跟商場談判的資格和籌碼。商場希望借助樂園來引導人氣、收取租金;樂園同樣可以要求商場減少租金、分攤壓力。
比較常用的方式是營收分成。在樂園正式開門后的幾個月內,樂園和商場按一定比例分成營業額,多賺多分,少賺少分。
通常是以營業額來計算,樂園自行承擔禮品等成本,所以分成的大頭仍然會在樂園身上。當然,具體的分成比例,就要看樂園的談判能力,以及商場的急切度。
以分成方式來付租金,最大優勢在于變固定支出為浮動支出,對于風險控制和成本控制,有很大的幫助。
03
商業互換
最近實體經濟非常流行的一個詞:抱團取暖。意思是商業體聯合,資源互換、共度難關。
大商家抱團取暖,看中的是業態的補充,小商家則屬抱大腿,看中大商家的品牌效應,這種抱團模式在此刻消費低迷時拉動作用明顯。
比如樂園所處商圈,基本都會涵蓋餐飲、娛樂、零售、數碼、超市等多形態商家,甚至商場本身,這些都是我們能夠利用合作的好伙伴。
在這個最難的時刻,有足夠的時間讓鄰居兩人坐下來好好聊聊合作的事情。
合作的活動,要有足夠的吸引力,才能真正起到引流和導流的作用。以樂園和餐廳為例,可以各給對方100張100元的幣券和餐券,消費滿100元就可以免費領取,然后到對方門店免費使用。
同樣,可以互相置換的還有雙方的其它資源,例如廣告位、員工、團購等等。
商業資源互換最大的優勢在于,既可以相互導流,還可以0成本投入,對樂園來說并無大壓力,適當操控,自然能夠實現導流作用。
3、結語
再次停業后,復業時間再度成謎,但終究不會太久。畢竟撇除政策影響,還有經濟層面在催促。
復業后是否立即開門,樂園真的需要謹慎評估自身能力和大環境影響,盡可能少受外界因素干擾,避免做出不合時宜的決定。
但放遠時空,終究是要開門營業的。這次疫情,再次給我們敲響警鐘。只有成為最好的那一位,才占有絕對優勢,才有能力在大難面前保持穩定,甚至獲得更大機會。
所以,你有沒有一些想法,或者經驗,要與我們共勉?歡迎評論區留言!